第1章 门铃响了起来
晚饭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亲即将到广州出差的消息,我端着饭碗,一边爬着碗里的饭,一边听⺟亲喃喃地说道。
⺟亲似乎对这一次的出行有诸多不放心,一直不停地在叮嘱着⽗亲。⽗亲沉默不言,时而点头,时而向⺟亲应着一声,表示他自己有在仔细听她的叮嘱。
⺟亲说道:“虽然这一次出差的时间只有半个月,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家里的事。”说完,她便把目光投向我。
我的眼睛与⺟亲的眼神躲闪着,抬眼看了⺟亲一眼后便又将目光重新放回到碗里了,自我记事的时候起,我与⺟亲的关系就不大亲密,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亲对我的严厉管教。
在⺟亲的心中,男孩子就应该自小培养起一种坚韧的精神气,遇事不哭,见到挫折

刃而上才是一个合格的男孩子应有的态度,但是我常常令⺟亲失望。
与⺟亲的想法背道而驰的是,我天生就是比较內向的

格,小时候爱哭爱闹,如今长大了些许,虽然是不想小时候那般无理取闹了,但里⺟亲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的。
⺟亲对于我这样的

格常常感到很懊恼,与是她把这一点归咎到我的教育问题上,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被⺟亲严加管教着,渐渐地便对⺟亲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便也就不敢再搭理她了。
⺟亲见我不说话,便说道:“我最担心的还是小杰的功课!”我在心里想道,我终究还是在她临行前又被她数落了一番。
⺟亲看着⽗亲,说道:“我这次到广州后,你要盯紧着些,别有事没事就让他到处疯玩,把功课耽误了,指不定又落下人家孩子多少!”
⽗亲从碟子里夹起了一块⾁往他的嘴里送去,边咀嚼着边说道:“你放心吧!我会把小杰照顾好的!”说完,⽗亲瞄了我一眼,虽说我与⺟亲的关系不大亲密,但是我与⽗亲的关系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因为工作的缘故,从小到大我与⽗亲单独相处的机会就很少。⽗亲在我们当地市里的供电局里任职,每⽇都要起早贪黑地出门⼲活。
⽗亲的活不像班里同学的那些爸爸一样轻松,别人的爸爸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吹牛度⽇,而我的⽗亲却每天都要在外头⽇晒雨淋抢修电缆,也因为如此,⽗亲的面庞在我的印象中总是黝黑的。
但那黝黑的肌肤又不似黑炭一般毫无生气,⽗亲那黝黑的肌肤下时而泛起类似铜像一般的光泽,令我感到十分疑惑。
一次⽗亲来学校接我下学的时候正好碰见了我在和班里的同学在校门外玩闹,第二天我到了学校后,那几个同学就都围笼了过来向我问道:“小杰,昨天那个叔叔是你的爸爸吗?”我点点头。
旁边的一个女孩子又说道:“小杰,你的爸爸好黑啊?而且还很強壮,不像我的爸爸,⽩⽩胖胖的。”
我听后一脸不好意思,不太明⽩他们是在嘲笑我的⽗亲还是在夸奖我的⽗亲,后来我才恍惚明⽩了,当时他们是在羡慕我拥有这样一个⽗亲,这一次⺟亲出差对于我来说也许是和⽗亲单独相处的好机会,很久以前我就想着能拥有与⽗亲单独相处的机会。
但是等到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便开始手⾜无措,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眼前这个既

悉又陌生的男人了。
⽗亲与⺟亲是小区里的模范夫

,恩爱了许多年,街坊邻里很少看见他们有过争吵,就连我这个与他们一同生活的儿子也很少看见他们争吵,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数时候⽗亲都会让着⺟亲。
平⽇里⺟亲还是有抱怨的声音的,不是为我的学业担心就是为了⽗亲的工作发牢

,每到那种时候,⽗亲总会在⺟亲⾝边不停地宽慰她,开解她,有时候也多亏了⽗亲,才把⺟亲的话题从我的学业上引开来。
⺟亲在我们市里的一家上市公司里担任⾼管,⽗亲却只是一个供电局里的小职员,我常常在夜里听见⺟亲抱怨道:“你都⼲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只是一个小职员?你们导领就不想着给你升官?”
⽗亲听着总是笑笑,说道:“小职员也

好,导领有导领的辛苦,我见你没少为你手下的人担忧吧?”⺟亲对⽗亲的话不以为然,说道:“当导领总是好的,至少薪资上总不会比现在少!”
⽗亲知道⺟亲在意的不是金钱,而是替⽗亲每⽇起早贪黑地工作感到不值得。⽗亲也总是开导她说:“没事,现在这样

好。”现在这样确实

好的。⽗亲虽然是一个小职员,但是在旁人的眼里,⽗亲却是一位合格的丈夫和⽗亲。
我很少到⽗亲的公司去,以往去⽗亲的公司里,不是为了摘他们大院里的芒果就是为了去抓他们池塘里的鲤鱼,每次⽗亲带我去他公司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遇上⽗亲的一些同事。
有男的,也有女的,上了年纪的前辈们更是多了,但大多都面相和蔼,待⽗亲有说有笑地问好,有时,还会弯

下来逗我玩,但我不大喜

被人逗趣,所以很多时候我都选择躲在⽗亲的⾝后。
于是就听见对方询问⽗亲道:“建伟,这是你儿子?”⽗亲回答说是,他们又说道:“长得真是可爱呢!但是也太害羞了吧?”说着,示意伸手抱我,但被我拒绝了。对方还是不死心,又从包里拿出一块糖果对我说道:“给你吃糖好不好?”
我见她手里的糖果五颜六⾊的,分外

惑,便讪讪答应了。⽗亲见状,笑着说道:“小孩子,嘴馋!”
那人也笑了,回答道:“不要紧的。”吃饭的过程中,⺟亲又一再叮嘱着一些事宜,⽗亲一一答应着,让她放心,这时候,门铃响了起来,⺟亲放下了碗筷,匆匆地跑去开门。来访的是一个女客。
由于⺟亲开门的幅度并不是特别大,只打开了一道越十尺宽的门

,所以我并看不到究竟是谁。
但是我却可以听见那女人说话的声音很尖细,因此大概在心里猜到了是谁,十有八九是在小区外开发廊的张阿姨,说起这张阿姨来,她倒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我记得还在幼儿园那会儿,⺟亲就认识张阿姨了,那会儿⺟亲帮


在小区外围盘下了一间十来平的小便利店做小本生意。
原本我们小区外围四面都是围墙,后来开发商又把那些围墙改造成了一间间商铺,⺟亲这才有了替


盘下一间商铺做生意的心思。
M.ba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