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村色撩人 下章
第134章 高山仰止
 一大早,李少安从村支部出来,手里拿着赵雪梅给他摘抄下来的张师德与村部借款记录,上面密密⿇⿇一共借了有十几笔,加起来总共有一千一百来块。

 仔细看了那些借款的数据,每一笔大概都在**十不等,而且时间大都集中在舂秋两季,李少安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不过在一切确认之前,他还不敢妄下断言。

 等到中午,村里小学食堂开饭的时候,李少安来到了校园。

 学校很残破,⻩土场,一间漏雨漏风的教学楼,旁边有一间低矮的房子,有个烟囱向外冒青烟,那里是这所乡间小学的食堂,平时张师德就是在那里为‮生学‬们准备午饭。

 走进教室,二三十个机敏伶俐的小孩子,大眼睛乌溜溜地看着李少安。

 由于师资力量极度匮乏,教育资源短缺,小学所有年级都是汇聚在一个班上课,张师德就这样一个人教了整个学校的孩子。

 “松树、松林,你们叔叔来了。”很快,就有小孩子大声说道。

 李松树、李松林一看李少安亲自前来,只当叔叔跑来学校监督二人吃饭,吓得赶紧低头扒饭,生怕被李少安批评。

 走到侄子面前,检查起两人瓷盆里的米饭,结果和预想中的一样,米饭发⻩,带着一股陈米的霉味。

 陈米并非不能吃,只是比起新鲜大米来实在差了太多,而且吃得多了对⾝体会有不好影响。尤其是这些小孩子,⾝体抵抗能力本来就比成年人弱,给他们吃陈米可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又检查了一下其他孩子瓷盆里的米饭,都是如此,除了⻩⻩的米饭,盆里就是一点清⽔煮的萝卜和⽩菜,有几个幸运的小家伙盆里面能飘着一颗⾁沫星子,对这些可怜的小孩子来说已经是如同中了大奖一样。

 一眼望去,看着这些朝气蓬的孩子们,満眼都是自己在这里时的影子。

 悉的教室,悉的走廊,悉的课桌椅,一晃十多年过去,孩子们的笑脸依旧鲜,黑板上的板书仍然遒劲有力,唯独那个讲台上的⾝影已经老去,⽩发苍苍,満头皱纹。

 正出神,门口张师德走了进来,检查孩子们吃饭的情况,不想却在教室里看到了李少安。

 两人的目光相对,张师德明显很是错愕,没有料到李少安会出现,一时间嘴巴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张老师,我们去外面走走吧。”

 李少安感觉到张师德的尴尬,为了不让他太为难紧张,主动提出了去外面走走的建议。

 在学校的⻩土场上,这是李少安曾经无忧无虑奔跑的地方,如今他已经长成和张师德并肩而立的男人。

 “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李少安目光望着远处。

 张师德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一言难尽从昨天起我就知道,这事恐怕瞒不住你。”

 “学校没钱了”

 “食堂的米和菜不是‮生学‬从家里带来的吗?”

 “那是以前了,三年前有一次村里好几户人家不让孩子来上学,原因就是不愿意粮,那几家⽗⺟态度很強硬,我上门做过好几次家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们怎么说都不肯答应。”

 李少安听得眉头紧皱,深知教育的重要,尤其在这大山沟里,想要走出去最好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

 张师德无奈道:“眼看那几个孩子要辍学在家,可怜的很,我实在不忍心,便答应从此上学不用再粮,一切由学校负担。”

 说是学校负担,其实还不就是张师德一人负担,张师德只是一个民办老师,工资低得可怜,每月只有二十块。教育局每年下拨给这个乡村小学的教育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全年也就不到一百块。

 可想而知,以张师德所有的收⼊加起来,想要负担二三十个小孩子的吃喝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李少安走在张师德的斜后方,一路慢慢跟随,看着这位头发花⽩的老者,为他那份崇⾼的师德所感动。

 ⾼山仰止,景行行止。

 那一刻,李少安突然觉得张师德微微有些佝偻的背影是那么的⾼大,那双肩膀之上承载的是这所乡间小学无数孩子的未来。

 李少安卑躬地向张师德深深地鞠躬,在他的前面,自己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张师德连忙扶起李少安,內疚道:“我也是没有办法了,买不起新鲜大米,这才只能买更便宜的陈米,实在是对不住孩子们。”

 作为张师德的‮生学‬,又是铁山湾的村民,带着一腔热⾎回到这片故土,李少安只觉得如果连这些孩子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又谈何带领小山村走向富裕。

 张师德师德⾼尚,大爱无私,能做到如此地步,他李少安虽不及张师德这般崇⾼,但也绝对不会对此事袖手旁观。

 “张校长,我向你承诺,等我稻田的⽔稻丰收之后,一定向学校捐赠三百斤新鲜大米。”

 “少安,你我代表全校的‮生学‬谢谢你了。”

 张师德老眼润,眼眶倏地红,几滴混浊的老泪顺着布満皱纹的脸颊滑下,发至內心地向李少安鞠躬致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师德的內心是⾼兴的,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教出来的‮生学‬成人成材,而李少安无疑是他这辈子所教的‮生学‬中让他最骄傲的一个。

 “不敢当,不敢当!”

 李少安赶紧扶起张师德,自惭形秽道:“与您比起来,我所做的不值一提。”

 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菇蘑‬现在正值丰收,李少安又说道:“张校长,我看孩子们除了⽩菜萝卜也没有其他菜吃,从明天起,我每天给你送些新鲜的‮菇蘑‬,这样一来也能让孩子们换换口味。”

 张师德又一次向李少安鞠躬,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向李少安表达谢意,对于李少安的帮助他并没有推辞。

 张师德的状况早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只能靠着不断向村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运转,李少安的慷慨相助,对现在的张师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世间锦上添花的人太多,而真正能够雪中送炭的人却太少太少。  M.BaMXs.COM
上章 村色撩人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