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材料帝国 下章
第三百二十三章 第一代技术罢了
 热噴涂是一种材料加工工艺,它的原理是在基材上覆盖一个涂层,以改变基材某方面的能。用什么材料作为涂层,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材料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氮化钛涂层能够提⾼材料的耐磨,而氧化锆涂层除了耐磨之外,还能够起到耐⾼温的作用。

 作为一名材料学家,秦海对于各种材料的能多少都有些了解,冷⽟明一说客户要涂覆的材料是铁氧体,他就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了,因为至少在那个年代,铁氧体材料作为材料涂层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昅收雷达波,而需要这一功能的,只能是军方。

 使用铁氧体涂层来实现‮机飞‬等装备的隐⾝效果,在当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作法。虽然属于各国的军事秘密,但从一些文献上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我**工领域的科研人员正是从一些国外文献上的只言片语学到了这项技术,并开始了相关实验,而秦海作为一名穿越者,更是知道这一项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它存在的各种缺陷。

 所谓铁氧体,是指铁元素与氧化合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化合物。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化学分子式包括一个二价的金属离子,比如二价锰、钴、镍、铜等等;两个三价的金属离子,一般是三价铁离子;以及四个氧离子。

 使用尖晶石型铁氧体作为昅波材料,工艺比较简单,价格相对也比较低廉,但其缺陷在于密度太大、昅波频带太窄。如果要提⾼昅波的频宽,就需要使用多个涂层,每个涂层分别针对一个频带,而这就使得涂层过厚。会提⾼装备的重量。

 举例来说,铁氧体材料的比重大约是5,如果涂层厚度为4毫米,涂覆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整个涂层的重量就可以达到1吨,这对于隐形‮机飞‬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额外负担。

 秦海前一世没有专门从事过隐⾝材料的研究,但参与过一些外围的咨询工作,对于一些主要的技术方向问题还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把研究重点放在铁氧体材料上是一条弯路,因此就忍不住想提醒提醒自己这些同行了。

 李仲云和吴洪林二人,自然不是什么桐江矿山机械厂的工程师,他们的‮实真‬⾝份是军工70x所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隐形战斗机的隐⾝材料研究工作。目前70x所对于隐⾝材料的研究思路,还局限于使用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研究人员通过矿山机械厂从青锋农机厂购⼊了三台热噴涂机,进行铁氧体材料的噴涂实验。结果发现材料的附着力不够,而自己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此才有了这一趟青锋厂之行。

 照着李仲云、吴洪林原来的想法,他们只是到青锋厂来了解一下技术细节,不需要青锋厂的技术人员真正介⼊这项研究,毕竟这是涉及到国防军工的机密项目,轻易是不能让民间人士参与的。谁料想,秦海一上来就言之凿凿地说他们走的是一条歧路。还说出“用人不疑”这样带有暗示意味的话,他们就不得不重视了。

 二人离开青锋厂之后。给单位‮导领‬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下有关情况。70x所恰好有个研究人员是当年到安河的导弹基地来参加过导弹尾翼诊断工作的,知道秦海其人,如此这般地一说,单位‮导领‬当即指示李、吴二人到省‮区军‬去联系岳国,以便全面了解一下秦海的背景。

 岳国听完二人的叙述。当下就拍脯表示,秦海这个同志是可以信任的,早在几年前,省‮区军‬政治部就曾经对他的政治背景进行过甄别,而这些年他生意越做越大。就更没有与境外敌对势力搞到一起去的可能了。对于秦海断言铁氧体噴涂是歧途一事,岳国哈哈一笑,告诉李、吴二人,秦海在材料学方面的造诣深不可测,如果他们有困难,找秦海是最好的办法。

 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李、吴二人重新回到了青锋厂,要求面见秦海。以他们的想法,如果秦海能够准确说出他们的来历,那就证明秦海的确懂得隐⾝材料,也的确有可能给他们提供帮助。如果秦海连他们是⼲什么的都猜错了,后面的事情也就不必再谈了。

 “秦董事长,我们此前不了解你的情况,所以有些事情对你保密了,这个你也能够理解吧?你说得没错,我们正是搞‮机飞‬隐⾝材料的,为什么你会认为铁氧体噴涂是一条歧途呢?难道国外的‮机飞‬和导弹隐⾝技术不是这样做的吗?”吴洪林问道。

 秦海道:“因为我们厂是做热噴涂设备的,所以有关这方面的技术,我也稍微留心了一下。你们说得对,国外的确有使用铁氧体材料作为‮机飞‬隐⾝材料的,这方面的文献不多,但可以窥出一些端倪。不过,据我了解,使用铁氧体材料作为隐⾝材料,现在只能算是第一代隐⾝技术了,铁氧体材料在隐⾝方面的缺陷,想必你们也是清楚的。”

 “我们正在努力克服这些缺陷,我们使用热噴涂工艺,也是一种尝试。”吴洪林说道。

 秦海点点头道:“没错,从文献上看,国外的做法是用环氧树脂与铁氧体材料混合,制成涂料来进行外表涂覆,你们使用热噴涂方法,能够提⾼涂覆的強度,而且减少了树脂的使用,的确是一种进步,值得肯定。”

 “…”李仲云和吴洪林二人无语了,秦海这话如果出自于所长之口,他们或许还会有几分动,可是这么一个小年轻在他们这两个专家面前这样老气横秋地说什么“值得肯定”好像有些诡异的感觉哦。

 秦海没有在意二人的情绪,论搞隐⾝材料,他不如这俩人专业,但要论对未来技术趋势的了解,他⾜够当这二人的老师了。

 “铁氧体材料自⾝的缺陷,不是通过改变涂覆工艺就能够完全弥补的,所以,目前国外正在研究其他的隐⾝材料,据我判断,未来铁氧体材料将会被全面取代,我们现在花费太多的精力在铁氧体材料方面,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永远都落后一拍。既然我们知道其他材料更有前途,为什么不能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这些方面呢?”秦海慷慨陈词道。

 李仲云和吴洪林换了一个惊诧的眼神,然后试探着问道:“秦董事长,你认为铁氧体材料必定过时,那么未来隐⾝技术会采用什么材料,你了解吗?”

 “不敢说了解,只是有些个人的看法,也算是抛砖引⽟吧。”秦海说道“据我分析,微波隐⾝材料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机材料,包括各种金属粉末、金属纤维、炭黑、碳纤维、石墨材料、陶瓷材料、铁氧体材料和同位素材料等;

 第二类是有机⾼分子材料,包括各种导电⾼分子材料,例如聚乙块、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还有有机金属络合物等。

 从长远来看,有机⾼分子材料更有前途,因为它的可塑更好,在加⼊各种掺杂剂之后,可以实现很大带宽的昅波,而且比重远远低于铁氧体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飞行器的自⾝重量。”

 秦海说完这番话,李仲云和吴洪林都傻眼了。秦海说的这些情况,他们从一些国外文献里也曾看到过一些蛛丝马迹,但远远不如秦海归纳的这样清晰。秦海一说,他们就知道,这些话绝对不是空⽳来风,人家对于隐⾝材料的了解,已经在他们这两位行家之上了。

 秦海既然已经打算了要帮对方的忙,也就懒得再去隐瞒什么了。这些大而化之的思路,有时候只是一层窗户纸,没点开的时候觉得神秘莫测,点开了发现也不过如此。如果李、吴二人要追究他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他尽可指几篇公开的文献让他们去细读,如果他们从中读不出秦海所说的这些东西,那只能怪他们缺乏学术敏感。敏感这种东西,谁能够说得清楚呢?

 “秦董事长,你说的太好了。你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去,我想,我们⾕总工跟你肯定会有很多共同语言的。”吴洪林动地说道。

 秦海愣了一下,问道:“⾕总工?不会是⾕沁园老师吧?”

 “正是,怎么,秦董事长认识我们⾕总工?”李仲云惊诧道。

 “呃呃,神已久,只是一直无缘见面罢了。”秦海赶紧掩饰道。这位⾕总工也算是材料界的大牛人了,只不过因为一直在军工系统,很多成果不能见诸学术刊物,所以在社会上的名气并不很大。前一世的秦海与他打过几次道,至于这一世,他倒也曾在陈贺千那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因此说神也能说得过去。

 李仲云道:“我们俩都是⾕总的助手,这一次,就是⾕总让我们过来的。前两天,我们打电话回去,说了你的情况,⾕总对你的观点很感‮趣兴‬,代我们要好好向你请教一下。想不到秦董事长对于隐⾝材料了解得如此透彻,所以我们想冒昧地请你去见见我们总工,他肯定也有很多问题要和你探讨一下呢。”(未完待续。。)

 ps:推荐一下炮兵的新书《大明枭》,过两天就上架了,大家去支持一下,有可能的话帮忙给个首订啥的。

 炮兵是个老写手了,前一本《満唐舂》写得非常有味道,是本300万字的完本书,书荒的同学可以去啃一啃,反正橙子是啃过的,觉得汁多味美、富含vc…  m.BAmXs.Com
上章 材料帝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