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空袭德黑兰
与科威特那些少爷兵不同的是,伊朗军队拥有強悍的战斗力和意志力,这主要体现于伊朗⾰命卫队⾝上。
这支脫离于军队体系之外的队部,是为了保卫伊朗伊斯兰⾰命权政而成立的,七十年代末,伊朗发生⾰命后,伊朗伊斯兰精神领袖霍梅尼等伊朗导领人为了巩固“胜利果实”意

成立一支立独于军队之外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主要原因是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国美中情局支持下推翻通过选举上台的摩萨台府政的是这支军队,而十年年后向行游队伍开

镇庒的仍是这支军队。如果依靠这支由国王建立起來的“旧军队”同样的悲剧也许会发生在自己⾝上。
所以伊朗伊斯兰⾰命委员会决定,在反对前国王权政的各种准军事武装基础上成立一支治安队伍,这样⾰命卫队就诞生了。
它直接听命于最⾼精神领袖。同时,对旧军队进行大清洗并在军队中成立政治和意识形态部,派遣“⽑拉”(伊朗的神职人员)进驻军队,以伊斯兰思想改造旧军队,成为军队人员“精神”上的指挥官。
在伊朗,传统军队和⾰命卫队的区别可以用⾎缘來划分,⾰命卫队是“新的”传统军队是“旧的”;⾰命卫队是伊斯兰⾰命领袖建立的,传统军队是前国王建立的。
由于“⾎缘”的不同,从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之初两支“军队”就与家国
权政有远近亲疏之分,也就是说⾰命卫队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嫡系”而军队则为“旁系”
简单点说,一个是有姥姥疼,有舅舅爱,爹妈全都向着,另外一个则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爹妈还经常打骂。
所以无论是从人员配备还是经费预算,⾰命卫队总是得到更多的“关照”这无疑造成两者的关系一直不融洽,联合指挥部也就成了松散的联合体,对⾰命卫队并沒有多少约束力。
而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中,⾰命卫队也不负所望,以敢打敢拼著称,为它在战后地位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命卫队最⾼指挥官穆赛义德,他有着天生的优越感,在面对先知军的几次大败中,他把责任都推到了正规军⾝上,这和⾰命卫队沒什么关系,事实上⾰命卫队的战斗力连先知军也无法忽略。
但是战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却把责任推到正规军⾝上,这当然会让正规军不満,可不満有什么用呢?他们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沒处说理去,反正黑锅他们背的也⾜够多了,也不差这一回。
可这却引起了整个正规军的军心涣散,这也是十万队部驻守拉姆霍尔姆兹,其中有三万⾰命卫队,都沒能抵挡先知军进攻的主要原因,当时又是夜里,又是突袭,作为主力队部的正规军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是炮灰。
所以

本就不准备抵抗,而联合指挥司令部,作战命令也不统一,正规军遭到袭击,并不准备直接逃跑,但向⾰命卫队求援时,⾰命卫队却沒有多大动静,这就造成全军溃退,既然你们铁了心要把我们当炮灰,那我们还打个⽑啊,还不如逃跑,回家种地去呢。
就这样,正规军边打边撤,而⾰命卫队遭遇強袭,沒有正规军的帮助,却也是寡不敌众,最终被击溃,于是大家一起被先知军赶鸭子一样,赶到了伊斯法罕,还沒有來得及松一口气呢,先知军炮火连天,对伊斯法罕发动了強大的攻势。
如果是⾰命卫队组织巴斯基(兵民)及时,挡住了攻击,恐怕在第二天,他们就把伊斯法罕给丢了,失去了这个贯通南北的重镇。
到此他们才稍稍挡住了先知军的攻击,这也是伊朗⾰命卫队,败的最严重的一次,十万人大溃退,丢⾜了面子,两伊战争中,也只有他们撵着伊拉克人走,怎么可能被伊拉克人撵着走呢?
而在伊斯法罕,两军的矛盾冲突也越來越大,先知军刚刚消停一点,⾰命卫队的指挥官就和正规军的指挥官吵了起來,一个说昨天是你们不支援我们挡不住,一个却说你们消极怠战,害的我们失去了拉姆霍尔姆兹,也失去了反攻的机会。
两方就这样吵來吵去,还好周边各省募集的巴斯基纷纷赶到,不然他们恐怕得被追着吵了。
最后⾰命卫队总司令穆赛义德发话了,正规军在这次失败中占据主要原因,并且通报给了最⾼领袖,同时強硬派的新总统也撤换了正规军的指挥官,争吵终于结束了,但祸

同时也埋的越來越深了。
当赛义德下令周边兵民集结到伊斯法罕时,这里连同溃退的军队,加上巴斯基,已经拥有了⾜⾜三十万人。
这几乎是先知军的一倍之多,要知道先知军的正规军也只有七万人而已,大多数都是从兵民挑选出來的新兵,而其他的就是兵民了,可是亲临伊斯法罕指挥的穆赛义德,居然选择打一场保卫战。
他的理由时,先知军的导弹旅跟随着先知军进⼊了伊斯法罕周边,这意味着防空军和空军面对強大的先知军防空系统,很难讨到便宜,而对方的炮群和装甲队部,显然比他们装备的

程要远,而且更先进。
按照赛义德的设想,只要把先知军引⼊伊斯法罕的城中,就能利用人数的绝对优势,加上地形的优势,将先知军彻底歼灭在城中,和他们打游击战,打巷战,打消耗战。
事实上穆赛义德这样想也对,因为伊斯法罕是重要的

通枢纽,贯通南北,一旦丢失,肯定是举国震动,到时候他们可吃不消,所以穆赛义德是个不爱冒险的指挥官,可是他面对的却是一个十分喜

冒险,而且让人完全琢磨不透的黑将军。
黑无常和阿克拉姆在配合下,攻打到了城下,除了前几天之外,他们发动了一些炮击和轰炸,几乎就沒有进行过像样的攻击,事实上闪击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后勤补给,现在他们正在这里等后勤补给,在发起攻击。
他们甚至做好了伊朗军队反扑的准备,却沒想到伊朗人这么不给力,死死的守在城里等待他们的进攻。
一周后,他们的补给终于都到齐了,这⾜以支援他们打另外一场战争,无论是在士气上,还是在装备上,他们都不逊⾊于对面的队部。
但是,在伊斯法罕中,有人发现了先知军的不对劲,这个人就是负责后勤补给的阿里代伊,尽管他不愿意与先知军作战,但打到这份上了,也就沒有什么和解可言,必须有一个输者出现。
可纵观整个局势,先知军虽然一直处于攻势的,但一周都沒有太多动静这太不同寻常了,当时他就和穆赛义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让一部分巴斯基和正规军饶到先知军后路,随后发起全面的围歼战。
这个计划如果实施,将会对先知军造成两面夹击的态势,而且他们的孤军深⼊,后勤补给拉了几百公里,只要打断他们的补给线,这支先知军早晚都会被消灭,这样他们就能取得大胜。
穆赛义德到也并不是沒有考虑,可是比起伊斯法罕的重要

,他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觉得现在分散兵力,对他们十分不利,万一丢失了伊斯法罕,谁來负责?
好吧,现在阿里代伊明⽩为什么国中有句话,叫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优秀的将领在场战上的洞察力,往往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也会抓住所有战机,进行一场博赌,事实上战争就是博赌。
不光要靠运气,还得靠技巧,运气在天,而技巧在人,如果这场战争的指挥官换成西蒙,恐怕就不一样了,即使黑无常在难以琢磨,也难免会被围困,即使能逃回去,也可能损失惨重,造成无力再战的局面。
但穆赛义德不是西蒙,而黑无常还有一个人在旁协助,这就是阿克拉姆。
在得到补给之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強攻伊斯法罕,只要占领了这座城市,只要摧毁这里的一切设施,伊朗就会因蒙受大巨损失而彻底屈服。
连穆赛义德都以为对方这个会打硬仗的黑将军,会強攻,因为前面有阿瓦士⾎战在先,但是让穆赛义德失望了。
他甚至惊恐了。
一个消息传到了他的最⾼指挥部,德黑兰被空袭了,在德黑兰发生了伊朗史上最

烈的空战,先知军的战机突然出现在德黑兰上空,最可怕的还是那四架轰炸机。
而德黑兰第一空军基地的战斗机虽然拼死

战,但面对数量达到八十架次的先知军机群,他们是有心无力。
这场空战让德黑兰的第一空军基地损失惨重,几乎被全歼,而先知军的这场空袭也付出了代价,二十几架战斗机被摧毁在了德黑兰上空。
这是一场震动伊朗,甚至震动整个中东,震动全世界的空战,因为先知军的机飞数量,以及轰炸机的出现,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先知军空军的培养速度,以及他们优异的表现。
可这都不是震动的主要原因,奔袭三百五十公里,空袭德黑兰的这个决策,才是震动世界的主要原因。
m.BA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