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木槿花西月锦绣 下章
267 茶烟透碧纱(2)
 西洋钟当当地走到三点,领头监冯伟丛过来,冷冷地宣旨:“巳时已到,请汉中王上路。”

 眼看临别时刻,锦绣眼神出现了一丝慌,张口言,忍不住眼泪长流,却再也骂不出口了。

 非流再一次给锦绣磕了一个头,朗声笑道:“⺟妃放心,儿臣这就去为⽗皇守陵,拜别⺟妃,望⺟妃珍重。”

 锦绣想追出去,奈何没有体力,她靠着我的⾝体,来到中庭,哽咽着叫道:“竞儿。”

 我对那冯伟丛说道:“还请冯公公稍候,须臾便好。”

 那冯伟丛谄媚笑道:“但凭娘娘吩咐,只是皇上说了,”瞟了一眼拎着一个包袱的初喜,仰头道:“殿下去先帝那里孝敬,已挑了上好的奴才,还有一应用具都准备好了,殿下不用带许多东西了,初喜还是放下吧。”

 十几⽇之前,冯伟丛看见初喜,还必要点头哈,姑娘长姑娘短,而今却敢直呼初喜名字,可初喜却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气呑声道:“多谢谢冯公公指点。”

 我心头亦是大不悦,皱眉道:“殿下骤然回宮,又要远行,顷刻⺟子分离,所谓慈⺟手中线,游子⾝上⾐,还望公公宽谅,让殿下带几件⾐裳便好。”

 冯伟丛脸上菗搐了一阵,挤着笑脸道:“这,皇上有命,确然娘娘极有道理,只是皇上让奴婢严格检视随行,可否让奴婢随便察看一下也好差?”

 我只得点头应允。不想冯伟丛却当真认认真真检视起来,只留一些御寒的冬⾐和內⾐,其余⽇常的名贵用具全部撤走。

 我对初喜略点一点头,意思是不用担心,我自会照应,初喜的眉头这才松开,只是冷冷地瞪了一眼冯伟丛。

 非流自冯伟丛手中接下同他一样瘦小的包袱,客气地道了一声谢,扭头便走。锦绣肝胆碎,跌跌撞撞地追了出去,眼泪淌了一地。我同初喜赶紧扶着她追了出去。

 非流见状,便再一次飞奔回来,跪倒在锦绣脚边,紧紧抱着她的腿,小小的⾝子剧列地颤抖起来。锦绣涕泪満面,纤弱的手抚向非流,略想了一下,艰难地脫下手上仅剩的那三枚名贵的珐琅护甲,塞在非流手中“竞儿,⺟妃最喜的便是…看着你对⺟妃笑…”

 我听到这话,想起那年我与锦绣分手时的对话,不由感慨万千,热泪翻涌。

 等非流再抬起头来时,満是泪⽔的小脸上绽出一朵可爱的笑容,他抹去泪⽔,坚定道:“儿臣听闻,皇兄十岁时,为奷人所害,‮腿双‬折断,虽遭小人践踏,却能心存⾼远,卧薪尝胆,如今才能成为大塬天子。儿臣也已经十岁了,既然⾝体里同样流着原家⾼贵的骨⾎,儿臣亦能好好地活着,⺟妃为儿臣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现下该是儿臣来保护⺟妃了。儿臣想过,皇嫂说得对,如今既出了⽟玺,且儿臣自请为先帝守陵,皇兄若想保住天下节孝的美名,必然不会再来加害我们⺟子,现下只要⺟妃保重凤体,好好活着…只要好好活着,必然会有…同儿臣重逢的那一天,儿臣也最喜、最喜看⺟妃笑。”

 非流再次对我们笑了笑,直了脊梁,转⾝便走。锦绣痴痴地看着非流小小的⾝子消失在眼前,颓然倒在我的⾝上,撕心裂肺地放声大哭。

 元昌五年,癸亥元⽇,新帝行登基大典,其时因燕子军为主的元德军功勋卓著,死难将士多出于此,以纪念为天下死难的原氏兵官,改年号元德,故而非⽩在史上又被称作元德帝,庙号世祖。

 念天下初定,新帝宽厚仁德,乃大赦崇元殿谋逆余

 元德元年二月初,新帝册太子妃轩辕氏义女花氏为皇后,赐封号端淑贞静,史称贞静皇后。贞静皇后上表新政,特赦旧宮人一千出宮,改宮女十年一期为五年一期,以示上宽厚德,上允之。

 太祖本意锦皇贵妃及众妃殡葬,元德帝甚宽仁,并废后妃殉葬古制,宣旨曰:“用人殉葬,先帝太祖所不忍也,此事宜自此止,后世勿复为。”

 只效法始皇帝,以陶人代葬,一时天下皆喜。

 二月初二,三皇子非流小小年纪自请迁秦陵为先帝守陵,其⺟亦自请⼊法门寺带发修行,为先帝祈福,一时传为美谈,天下传颂。

 南园舂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柳如眉,⽇长蝴蝶飞。1

 舂分过后,轩辕太后凤体违和,下不了,元德帝特准太后归兴庆王封地庆州养病,兴庆王大喜谢恩。奈何,四月病势加重,初七辞世,时人皆怜太后仁德,生前致力于轩辕旧宗室与原氏皇室之间的和平,不満二十岁新寡,未留子嗣,后又早亡,元德帝特赐谥号联义恭仁孝节太后,立祠供后人瞻仰。

 四月二十六,未时芒种节,天下众人皆尚古风俗,设摆各⾊礼物,祭祀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太皇贵妃便择此⽇,并众先帝新旧妃妾共三十五人,起程前往法门寺。

 那⽇细雨蒙蒙,渭⽔边上早已登上船前,她拉着我的手不放,只是望着我一言不发。

 我轻拍她的手,对她笑道:“妹妹放心,姐会经常来看你的。非流虽远,不必忧心,我亦会着人照拂于他,只求你们早⽇相逢。”锦绣言又止,只是轻轻抱住我,蹭着我的肩头,微侧脸,轻轻在我耳边说了三个字:“陈⽟娇。”

 我微诧异,可她却慢慢放开了我,不再看我。绣着荷花纹样的丝袖口拂过我的脸庞,杜若的香气直冲我的鼻间,我微一眩晕,等我醒过来时,锦绣已经登上船。

 初喜特地领了恩旨,领着几个宮人隔岸拜别锦绣,里面还有一两个步态轻盈、面容严峻的,应是她的旧武士。

 初喜泪流満面,隔江喊道:“主子多保重了。”

 初喜他们沿着渭河岸边一直追了很久,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离开花家村时,

 大⻩追着我们的牛车,跟了很久很久。

 耳边飘来轻轻的一首古曲,如泣如诉。我回头,却见一个面上有疤的昂蔵男子正执着一管楠竹长箫吹奏。我听出来了,是一支《折杨柳》,旁边还站着一个戴着面具的孩子。

 我略有诧异,但仍静静地听着司马遽悲伤萧瑟的曲子,一曲终了,我看着锦绣的舟舫,轻声道:“多谢你来送她一程。”

 司马遽没有说话,只是双手抱着那管长箫,无有悲喜地看着立在舟头如泥塑一般的锦绣。面具下的小彧忽然发出像小猫在低呜的声音。我蹲下来,轻轻揭开他的小面具…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小彧的面容…

 却见小彧同司马遽一样,自眉际起一道伤疤。即便这样一道可怕的伤疤,却仍然掩不住他与非流几乎一模一样俊秀的容貌,还有那一双灿烂的紫瞳。此时此刻,那双灿烂的紫瞳正不停地流着泪⽔。

 窗一箭,梦断千山,

 双辉楼空,唯余鬟香袅。

 我全明⽩了,一下子紧紧地抱紧小彧。我伏在他的肩头哽咽道:“小彧不哭,有姨娘陪你,娘亲一定会回来的。”

 一叶华舫在渭⽔中越漂越远,锦绣‮立独‬于舟头,一头⽩发风飘,偶尔遮住她没有任何生气的脸。也许隔得太远,她无法看到小彧的容貌,她的紫瞳只是疲惫地没有了任何情绪,那样呆板,没有生气地看着我,渐渐地,消失在碧波天际。

 我不知道司马遽作何想法,只知道他无声无息地双手抱,站在那里看着锦绣消失,始终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为哭得涕泪満面的小彧擦净了面,为他重又戴上面具,然后一把抱起,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我,仿佛一阵风一般,又仿佛他从没有带着小彧来送过锦绣,又抑或天地间本无一个叫作司马遽的人,只是一个飘忽难测的鬼魂。

 渭河的那一头是一大块刚开垦出来的农田,黑黝黝的土地上绿⾊盎然,正是新帝大赦天下,特将原本太皇贵妃求先帝赐给永定公的一块庄园收回,改判为公地,赐流民开垦荒野。那些千辛万苦活下来的流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居所,正匆忙地赶种着今年最后一拨的小麦,其中偶有好奇者,手搭凉棚远远地看着我们,然后更多的是撅着庇股,辛勤劳作,皇室的纷争似乎离他们很远很远。

 最后,锦绣的追随者神断魂伤地追到了另一头岸边,一心沉浸在悲伤中的初喜,哭声却渐渐大了起来,如同大⻩最后停下脚步,仰天悲鸣一般。

 冷香萦遍紫栖梦,梦觉城笳。

 山川満目,叹几时富贵荣华?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东贵人去,一缕茶烟透碧纱。2

 【注】

 1【北宋】欧修《阮郞归南园舂半踏青时》

 2改编自纳兰词。  m.BamXs.COM
上章 木槿花西月锦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