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花祭
题记:当所有的故事,在晚风中逝去,年华往事滑落心底,所有美丽的记忆自此远离不变的心。
那年我十八岁,正是上师范二年级的时候。那时琼瑶在文坛红的发紫,琼瑶热正流行。《窗外》、《幸运草》、《烟雨蒙蒙》、《几度夕

红》、《彩云飞》、《心有千千结》、《在⽔一方》、《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好多还多,全是琼瑶的言情小说,里面的男女主人公清一⾊的帅哥靓妹,纯清无比,浪漫无比,说话喋声喋气,为了爱情爱的死去活来,爱的如痴如醉,爱的不能自拔,为心爱的人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那时我好羡慕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长相漂亮,家庭富裕,而且个个巧⾆如簧,才思敏捷,竟然有很深的文学功底,时不时的口吐莲花,昑出唐宋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名句,让人咂⾆不已,倾慕不已!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

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梦”这首诗写思念与孤独是那么的哀婉感人。事后才知那是⽩居易的《长恨歌》里面的。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唐诗宋词的美妙,开始学着读那些古人的诗词。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让我刻骨铭心。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么令人伤感。李清照的《月満西楼》“红藕香残⽟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満西楼。花自飘零⽔自流,一种相思,两份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让我记忆犹新!
为此我专门从家里找出来线状版的《唐诗三百首》来读。书⽪是赭石颜⾊的,看起来古⾊古香的,书中的诗是竖行印刷的,比较难读。但为了能读懂琼瑶文章的意思,我在钻研唐诗宋词上下了好多功夫,似懂非懂的理解了那些诗词的意思后,也学着理解书中主人公的心情。可惜没有毕业就把那本书不知丢在那里了,一直没有找到,到现在心里还很遗憾。
由于读琼瑶,不只不觉的,我就喜

上了古诗词,闲了总要找出来读读看看。由于喜

看古诗词,对《红楼梦》中的《葬花昑》我很欣赏。那哀婉凄凉,

气回肠的诗词让我对黛⽟这个角⾊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喜爱。看古诗词也就自然的看到了好多现代诗歌,知道了北岛、舒婷等知名诗人特别是对舒婷的《致橡树》我是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这首诗真是诚坦热情,丰美动人。除了佩服她的才华外,也许是名字与她相似的缘故吧,又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舒婷,淑婷真是天意,我竟然和大诗人齐名了,不能辜负这个名字,我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做个诗人呀!
琼瑶小说让我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趣兴,是琼瑶开启了我的诗词之路,是琼瑶让我芳心大悦,青舂的种子在蠢蠢萌动。年轻的心夹杂着诗人的梦,我经常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之中,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公主,梦想着我的“⽩马王子”有一天会出现。
他终于出现了!他是我的同班同学,在班上是班⼲部。有一米七五的个头,淡淡的眉⽑,大大的眼睛,笔

的鼻梁,厚厚的嘴巴。他是一个风趣睿智的男孩,语言⼲练,办事果断有力。他的嗓音特别昅引人,那么富有磁

,说话时语调铿锵有力,让人很佩服他的男子汉味!
也许是无缘吧!开始他总是设法接近我,可我总是不理不睬的。记得一次上美术课,我用泥捏了一个外国美女的塑像,他喜

的不得了。还不知从哪儿拿了一个玩具戒指戴在了这个女孩的耳朵上。可是我却生硬的拒绝了他的诚意,硬是把那个戒指取下来,还嘟囔说他“俗”也许是我的冷漠让他寒了心吧,他不再殷勤的往我眼前凑了,在我眼前出现的机会也少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断天涯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
哦,我梦中的“⽩马王子”你在哪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时间的历练我终于发现,我们班的那个他不正是我要寻找的“⽩马王子”吗?
人,真是个千变万化的可爱动物,就在他刻意要从我的视线消失以后,我却注意到了他。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的一举手一投⾜在我心里经常

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让我耳红心跳。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是喜

吗,还是爱慕呢?那时,在班级经历几件事以后,我对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愈加倾慕!我已经把他当作我的偶像来崇拜了!那时的我们虽然近在咫尺,一周却并没有讲上几句话,但埋蔵在心里的爱却愈演愈烈,让我变得热情无比。为了试探他现在对我的反应,我苦思冥想,决定大胆的模仿《红楼梦》中《葬花昑》写一首现代诗,以表⽩我的心迹,顺便为以前的不恭敬向他致歉。至今,这首诗的原稿已失传,依稀记得的也就是这些了,而今我给它起名叫《花祭》
舂已早逝
而酷秋将近也
这伊人却怎的
老想起《红楼梦》中的代别离
何苦那着
葬花昑唱的时令早已不适宜
却浑不知那爱流泪的颦儿的影子难以驱散
人皆云我这棵九月菊孤傲僻怪
怎的这般灵验
(又是一个迟再现)
是否
多情自古好事多磨乎
是否
东施效颦——自作多情乎
早知今天何必当初
这才知
我那可怜的林妹妹呵
真正是“眼空蓄泪泪空垂”
到如今
又有哪一个能做她理想的知音
我那曲⾼和寡的妹妹呵
你可知世人对你如何的评判
想当初你漠然置世故人情于不屑
想当初你伶牙俐齿把众姐妹讽怨
想当初你把这份真诚看的太淡
是否
今⽇也该有悔过之意
可悔当初嘴巴太利
说话实在是尖酸刻薄
只落得
今⽇的怡红院中舂⾊満园
而潇湘馆中却只有那呢喃孤雁
和那斑竹的泪痕点点
问世间有谁想把你思念
又有谁能让你依恋
好让你孤寂的心灵得份儿慰安
当时还不知题目如何起,诗歌还没有题目。我把这首诗用我精美的信纸抄了一遍又一遍,一直抄到第五遍我才感到无论是诗歌的修改上,还是文字的书写上比较満意了。在犹豫了一两周之后,那张纸已经被


的不太平整了,皱皱巴巴的。在一个下午放学后,趁着教室里只有我俩时,我飞快的跑到他的座位前,把那首诗

给了他。我満脸是汗,心跳加快,面红耳⾚,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我看你文学修养比较深,希望你能修改一下…”说完就害羞的跑了。整整几天啊,我都沉浸在奋兴与恐慌之中,我怀里像揣了个兔子,惴惴不安的,等待着,等待着,既盼他找我又怕他来,一会儿⾼兴一会儿忧伤…
人世间的有些机会或者时光如果没有抓住,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譬如朋友,譬如感情,还有好多还多,以前的关系要想修复可能难上加难啊!永远不可能了!
终于,一周后,一个下早读的时间,他磨蹭到教室只有我俩时,把那首诗

给了我。那张纸已经被他捋的很平整了。他说:“我不太懂诗,也不知道怎么评价你的诗,写得是很好,只是有些伤感!再者,有些事,相隔这么远,这是不可能的…”他既是清醒的说又好像有点语无伦次。
他还是回绝了我,这也太令人…这既在我的预料中也是我不希望的,我浑⾝的⾎

好像要涌出来,我的脸“唰’一下全红了,一下子红到脖子

,,头“嗡”的一下,大脑一片空⽩…
等我清醒的时候,他早已离开教室跑的不知踪影。只有我拿着我那初恋的单相思诗歌傻呆呆的在哪儿站着!站着!我这是怎么了,这么自尊的人儿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我无言的滴下两行滚烫的泪⽔这时候,这时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让人如此心碎!
那一年,我十八岁!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岁月,我的初恋就这样昙花一现般的结束了!
别了,我那

绵伤感的朦胧诗,别了,我梦中的情人;别了,我十八岁的花祭;别了,我的罗曼蒂克的朋友们!别了,我的诗人梦!
M.bA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