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代游记选 下章
宋朝 游龙井记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余以成文,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而望之,使人⽑发尽立,心掉而不噤。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內无靡曼之,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题记:作者记游龙井,不着力描绘其景,却刻意宣扬其德。文章状写了西湖景⾊的绚丽多姿,钱塘江嘲的汹涌澎湃,所以“岸湖”“岸江”之山,或为其所,或为其所迫,突出了帷独龙井的德:不迁,威不屈,养不苟,施无穷,作者谓其有龙显灵,固然荒诞无稽,但用人的美德比泉的好处,却富于亲切感和人情味。西湖、钱塘其景若此,则地处其间的龙井之景美,已尽在不言之中了。就结构而言,全篇在龙井的“龙”字上做⾜文章。先以其“有祷辄应”言其相传有龙;继而以其“畜深发远”、“养吵苟”、“施无穷”诸德,言不必疑其有龙;再以浮屠念咒,有大鱼跃出,证井之有龙不谬。全篇以议论为主,却不乏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和生动的记述。描写部分全用长短错落的对句,所以读来绝无枯燥说教的乏味,而富诗意和美感。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与淮海居士,江苏⾼邮人。宋哲宗元祐初,由苏轼推荐,除太学博士,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政治上倾向于旧,被目为元祐人。绍圣(哲宗年号)间贬处州,徙郴州、雷州。徽宗立,放还,复宣德郞,至藤州卒。其文词得苏轼赏,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其词属婉约派,多涉男女之情,抒⾝世之悲。刘熙载评其词曰:“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著有《淮海集》。  m.BAmXs.Com
上章 历代游记选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