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翠竹
早闻庐山,特别是著名的庐山会议和那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给庐山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向往。
那年五月一⽇,有幸去江西,专程去登庐山,亲眼目睹庐山真面目。说来也巧,每次出行都会遇雨,那天夜里从天黑下到天亮,心想非要在宜昌宾馆呆几天不可。不料,雨过天晴,旭⽇东升,心情自然好了许多。清晨整装出发,乘中巴直达山顶,开始庐山游。
雨后的庐山,清新碧绿,轻雾下的五老峰时隐时现,远山近岭层峦叠翠,好一派无限风光。导游是一位当地女孩,口齿伶俐,一路上非常活跃,介绍着景点名胜古迹,讲着动人的民间传说。翻山越岭,一路风光,观三叠泉,越含番口,游锦绣⾕,赏植物园。游兴正浓,猛然间我发现一片竹林,被那大片

拔翠绿的竹子所昅引,跑进竹林,拥抱翠竹,昂首仰望,见

光明媚,曙光从竹叶隙间漏下来,

在竹杆上,竹叶更翠绿,修竹更

拔“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风亮节。”不觉呤出⽩⽟的诗来。同伴见我如此痴

,也把话题集中到赞竹上来。雨后的翠竹,

拔清⾼,用⾼风亮节形容恰如其分。站在⾼处,远观竹林,一片清秀,起伏有序。竹虽然清⾼,但它仍是谦逊俯首,不⾼傲自大,不与乔木争⾼低,坚韧中带有几分雅致。昂首远望,山清⽔秀处,一簇簇,一丛丛,一团团,尽是翠竹,不象竹林里那么耝壮⾼大,但其形态各异,⾼雅俊秀。具內行介绍,一丛丛的为⿇竹,绿竹,刺竹,长枝竹,蓬莱竹;一枝一枝的是孟宗竹,桂竹,人面竹,墨竹,唐竹,四方竹,⽇本竹;供庭院观赏的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珠竹等。在我国有五百多种,全世界有一千多种。呵,真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

原在破沿中”只有气温的限制,没有土壤的讲究,可见竹子的品德。在竹林行走,尽情的赏竹,不愿意离开这清静淡雅之地,突然间有人发现竹笋,惊喜若狂,惹的同伴围观,只见那竹笋穿着棕⾊的外⾐,尖尖的脑袋,有碗口耝细,正觉好奇,宋兄飞起一脚,把笋踢断,装⼊行囊。导游不満“小心罚款”竹子与树木不一样,小树可长成大树,而竹子发芽出土多耝,就是多耝,而且长够⾝材,不再长耝长⾼,新竹都超过老竹,有“老竹没有新竹⾼”之说。更新奇的是,只要竹子成片开花,就是竹子成片枯死的象征。只看新竹出土,节节拔⾼,蒸蒸⽇上;不看老竹开花,美丽的死亡。夜宿山顶宾馆,晚餐特意点鲜笋炒香菇,以

口福。那晚満月,挂在庐山上空,皎洁的月光撒在竹林之上,似云似雾。风清云稀,夜归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划破宁静的夜空。美极了,真是世外桃源。难怪领袖,文人墨客来游览,写下不朽之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緣⾝在此山中。庐山之大,只能窥一斑而见全豹。那夜难眠,两眼凝视窗外。风吹竹动,竹影窗前晃动,它就是一幅动态的⽔墨画。触景生情,思绪也跟着动起来,我想起了郑板桥,想起了他那传世之作。郑板桥喜

竹子,写竹,画竹。别人画竹喜静,而他画风竹,是动。留下“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的佳句,可见郑板桥的

怀。
看庐山翠竹,使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观竹制品,更让人新奇奋兴。山下有一个竹制品陈列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竹编手工艺品,形状各异,琳琅満目。让人爱不释手的是那竹丝画帘,竹丝屏风,工艺精湛,薄如细布,光滑柔软,可卷可挂,秀雅异人,被称为“国中庐山艺术真品”
从庐山回来多⽇,翠竹倩影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苏东坡的“宁可食无⾁,不可居无竹,无⾁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佳句时刻在脑海里萦绕,种竹赏竹心急如焚。不几⽇,寻得一蓬翠竹,栽于庭院,落地而生,十分茂盛,使的众邻羡慕。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m.BA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