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程语 下章

 台儿庄大战那年,峄县望族苏家住进了一位姓丰的国民军官。

 临开战时,军官给苏焕文老先生一块玺,说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印,乃无价之宝,让苏老先生代为保存,打完仗他来取。

 苏老先生看过,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接。丰军官单膝跪下说:“此⽟自祖上传至鄙人手上,鄙人一直视若生命,未有一分一秒不带在⾝上,但鄙人此去‮场战‬,生死未卜,最担心的就是这块⽟落⼊敌手,故托于苏先生。生,我来取⽟;死,⽟归您。望勿推辞。”

 苏老先生见他言辞恳切,不便再推托,只得收好,并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在,人不在⽟也要在。你的⽟,等你来取。”

 台儿庄大战历时十余⽇,惨烈异常。双方军人战死无数。大战结束,丰军官却未来取⽟。苏老先生叹了口气,以为丰军官已战死,把⽟取出来,看了又看,不知该如何处置,想了半天,就把⽟装在一只铁匣子里,在大门外挖了一个深坑埋了,又在上面栽了一棵芙蓉树。

 又过了几年,峄县一带闹土匪,一天夜里,一伙蒙面恶人闯进了苏家,把苏老先生绑起来,用绳子拉到树上,点名要那块⽟。苏老先生摇了‮头摇‬。

 为首的土匪笑着在苏老先生脚下架起了柴火。

 苏老先生的儿子苏树⽟哀求⽗亲说:“那位军官也许已经战死了,⽟任你处置,你把⽟给了这些人吧。”

 苏老先生瞪了儿子一眼,说:“我答应过人家的事,就要做到,纵死无憾。记住,我们苏家衍生数百年,从未失信于人,我死后,一定守好⽟,直到完璧归赵!”

 苏老先生被土匪活活烧死,⽟仍无恙。

 转眼到了“*”一伙造反派听说苏家给一位国民军官保存过⽟,就给苏老先生的儿子扣了一顶“內奷”的帽子拉去游街,造反派的头头垂涎那块无价之宝,把苏树⽟叫去,说只要你出⽟,就既往不咎。

 苏树⽟学着⽗亲摇了‮头摇‬。

 造反派头头就命令手下人狠狠地打他,打了‮夜一‬,苏树⽟已经奄奄一息,仍是‮头摇‬。

 抬回家,苏树⽟只给儿子苏守⽟待了一句:“那块⽟上有你爷爷和你⽗亲的⾎,守好⽟,我们苏家不能失信于人…”就咽气了。

 十几年后,苏守⽟做了一家公司的老板,也知道了那块⽟的价值。有一年,他做生意失败,欠下‮行银‬巨额‮款贷‬,为还债,一天夜里,他伐倒了老宅门前的芙蓉树,找到⽟,想卖⽟翻⾝。

 这时他想起了爷爷与⽗亲的惨死,想起⽗亲临终前的那句话,不由痛哭失声。

 天明,他没卖⽟,而是把传了数代人的苏家老宅卖了。

 又过了几年,忽然从‮湾台‬来了一位老人,几经辗转找到了苏守⽟。苏守⽟看了他的‮件证‬,二话没说就把那块历尽劫难的⽟到了老人手上。

 他只字未提苏家为了这块⽟所付出的代价。

 老人颤巍巍地说:“孩子,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爷爷和你爸爸为了守⽟而牺牲自己的事呢?”

 苏守⽟学着⽗亲那样摇了‮头摇‬说:“都是过去了的事了,还提它⼲吗?再说,我们一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初的诺言。”

 老人老泪纵横,把⽟给苏守⽟说:“这块⽟应该放在你们苏家。”

 苏守⽟说:“我们苏家有一块⽟,那就是做人的诚实和信用。”

 老人对着苏守⽟跪了下去。

 他找回了⽟,同时,他还找到了比⽟更无价的东西。

 为了一句话,为了一块⽟,苏家三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难,置生死于不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m.BAmXs.Com
上章 程语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