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悲回风文集 下章
永远的对立和统一
 我们知道,一个人长得是否好看

 其中的标准之一,便是看这人五官是否对称

 从眉心到下巴,沿着正中一条线(中轴)来划分

 如果阁下五官不对称的话

 那么便会造成他人视觉強烈冲击

 换句话说就是你长得有些困难和菗象

 从此也就长得困难不是错,出来吓人就不对

 就要准备好面对这“恐怖”的一生

 如果你和上帝或者女娲他老人家是亲戚

 那你的脸便十有八九是特别的对称和平均

 换句话说也就是沉鱼落雁或者⽟树临风

 那么恭喜你了

 果然是命好没办法,人帅挡不住…

 对称和平衡是如此的重要

 甚至无意识的渗透了我们的方方面面

 所以三只眼和三头六臂

 以及千手千眼之类的总令我们感到突兀

 感到不习惯

 而对联中要求上下联文字对称,在这一点上

 也有某些惊人的相似

 我们知道

 希腊、埃及等文明古国在建筑上

 十分的讲究物体对称原理

 对称给人产生平衡美感

 如同美丽的脸

 ‮国中‬的苏州园林和颐和园

 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但‮国中‬的建筑并非只停留和満⾜在对称上

 它还有十分关键的伏笔

 那就是对比

 而且是比较強势和突出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西方哲学中著名的“对立与统一”概念

 与‮国中‬的楹联所要求的“对称与对比”

 我想是异曲同工的

 都是二者截然不同然而能互相融合

 这是一种奇怪又合理的现象

 (烟盒广告:昅烟有害健康?)

 通常的表现形式如下:

 一

 在古代建筑物,如帝皇花园

 常见一个圆月形门內

 却是长而笔直的四方形长廊

 从而造成两种环境变化

 二

 静⽔湖当中的彩亭

 通常有曲折的长廊相连着

 印⼊动感与静止的视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种情形不仅仅表现在建筑领域上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方面

 一

 敦煌壁画

 红⾊与黑⾊的大彩线条

 互相对比和倾轧

 构成宗教沉重的风格

 二

 ‮国中‬写意山⽔画

 山与⽔的两种截然不同意象

 刚健与

 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给人以相同意境感受

 三

 视为道教图腾的太极图

 以一道S线[扭曲的中轴线?]分开双鱼

 ⽩鱼中有黑⾊圆珠

 黑鱼中有⽩⾊圆珠

 充満莫名的神秘

 四

 诸多武侠名家小说

 东琊西毒,南帝北丐

 倚天剑,屠龙刀等等数不胜举

 五

 ‮国中‬古代神话志怪小说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后羿⽇,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大禹治⽔

 六

 唐代律诗与宋朝词曲

 律诗只有八句

 只分五言与七言

 整整齐齐的排列

 字数不能随意更改

 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部

 平韵仄韵不能通押

 有一定的规则

 宋词却是长句与短句

 相互结合在一起

 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多数词牌有不同的字数

 特殊要求还有更改字数(如摊破)

 能同时押几个韵部

 不少词牌能平仄韵互押

 不定规则

 构成对联的基础,平声与仄声这两大元素

 其本⾝就是“对称与对比”的代表

 有趣的是不少能构成对比的词,其平仄也相就两两相对

 比如山与⽔,天与地,生与死,男和女等等

 而有些字词能对比,而平仄却不能相应对比(以今音论)

 比如,乾和坤,佛和魔等等

 有些词在字面上只能对称,却不能进行对比(多见于合掌)

 比如,绿与翠,⽩与素,墨与黑,神与仙,月老与红娘

 甚至我们在构造对联过程中格律与意境也常常冲突

 或者照顾格律牺牲意境

 亦或者照顾意境不惜犯律(对立)

 当然,也有两者兼顾而且不留痕迹的(统一)

 虽然这比较难得

 但是它的确存在

 也必然存在

 而只有单独的“统一”而无二者的“对立”

 (违背了天下万物皆相生相克的原理)

 那会怎么样呢?

 我想不论什么事物

 如果其本⾝无任何参照对比物

 独一无二

 (十分奇怪的现象)

 那它必然有我们无法想像的孤独

 它也只好寂寞的面对世人

 东方不败尚且有风清扬对称对比

 (葵花宝典VS独孤九剑)

 而我们亲爱的独孤求败

 (他好比对联中,格律意境技巧都至⾼无上的绝对)

 由于他在当时

 坐自行车‮机飞‬火车汽车轮船甚至用上了轻功

 始终都找不到与他相对相比的“生命中的另一半”

 一生难求一败

 只能⾼处不胜寒

 让孤独与精采同在寂寞上轮回

 但正因为他的无比孤独

 从而又造就了他一生中的无比精采

 对立与统一

 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

 它又回来了  M.baMXs.cOM
上章 悲回风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