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二百二十章 军火贸易
 /div>

 很多人都认为,‮国中‬在中东政策上的反复是在战后对外政策的一大失误。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偏颇的认识。

 关键就是,‮国中‬的中东政策并不是支持某一国、或者某一方,而是以维护‮国中‬的‮家国‬利益为本。

 大战期间,‮国中‬进军中东,支持遭受英法等西方‮家国‬奴役的阿拉伯‮家国‬dú lì,是为了增強打击轴心国的力量,为同盟国集团争取到更多的成员。战后,‮国中‬阻挠阿拉伯世界统一到一个zhèng fǔ之下,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个強大的阿拉伯‮家国‬,从而使‮国中‬丢掉海湾与中东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产地。显然,‮国中‬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扶持以⾊列,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从‮家国‬利益出发,就不难理解‮国中‬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为什么会发生数次重大转变了。

 同样的,从这一点出发,也能明⽩‮国中‬为什么没有在伊朗爆发⾰命之后发动战争来夺回这个曾经最为重要的盟国。

 这就是,发生在伊朗的事情,等于给周边的阿拉伯‮家国‬敲响了警钟。

 俗话说,失之东篱,收之桑榆。

 一九八三年,‮国中‬就尝到了伊朗⾰命带来的第一个甜头。

 这就是,当年十月,沙特国防在访华时,亲自代表沙特与‮国中‬当局签署一份总额⾼达四百八十亿华元的军火贸易合同。

 按照合同规定,在未来五年之內,‮国中‬将向沙特付一百二十架J-80式战斗机,五百四十辆T-82式主战坦克、七百二十辆BZ-80式步兵战车、四百八十门ZP-78式自行榴弹炮与八百八十套单兵反坦克导弹,以及包括四艘护卫舰在內的十六艘舰艇。而沙特还保留了增够的权力。

 事实上,这笔合同的总价值远不止四百八十亿华元。

 这就是。四百八十亿华元只是采购价,而沙特在采购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还需要花钱购买配套的弹药,进行人员培训,而且在装备期间,还需要中**火商提供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服务。

 在整个装备期间,沙特至少要为这些装备花费一千五百亿华元。

 这就意味着,‮国中‬的军火企业将从这笔军火合同中获得数百亿花园的利润,而‮国中‬zhèng fǔ也将获得数十亿华元的税收。

 此外。中**方则能让沙特分担大量研发费用。

 总而言之,这笔军火贸易,让‮国中‬受益匪浅。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还有一个看不见。却更加重要的好处。这就是。通过从‮国中‬采购军火,沙特已经成为了‮国中‬实质上的盟国,即沙特在政治上已经做出了投靠‮国中‬、依赖‮国中‬的决定。

 显然。这正与伊朗⾰命有关。

 这就是,沙特国王在这个时候访问‮国中‬,而且亲手签署了之前谈判两年都没有达成结果的军火贸易合同,正是希望通过来自‮国中‬的援助,应对伊朗⾰命造成的威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特国王用一笔巨额军火贸易合同在‮国中‬zhèng fǔ这里买了一份‮险保‬。

 这就是,如果沙特也发生了类似的⾰命。‮国中‬将及时采取行动,帮助沙特王室,维护沙特王室在沙特的统治地位。

 沙特之后,其他海湾‮家国‬也陆续找上门来。

 到一九八四年底,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与阿曼均成为中**火商的顾客,这些‮家国‬与‮国中‬签署的军火贸易合同总金额⾼达一千一百亿华元,购买了数百架战机、数千辆坦克战车与数十艘舰艇。

 正是如此,‮国中‬的军火贸易额在一九八四年创造了冷战的最⾼纪录。

 得益于此,中**方才能在装备采购预算不算充⾜的情况下,在八零年代初期完成了装备大换装。

 拿J-80战斗机来说,因为是空军单独投资研制的,不再像J-66战斗机那样为空军与海军联合采购,所以空军最初的计划订购量仅有六百架,因此每架分摊到的研制费用就⾼达一千二百万华元,采购单价⾼达五千万华元。一九八二年,‮国中‬空军采购的第一批四十八架的总合同价就⾼达三十亿华元。正是据这个价格,‮国中‬当局给J-80订下了最低七千二百万华元的对外售价,而J-66的平均对外售价仅为一千八百万华元,即便是最终改进型的售价也只有三千四百万华元。

 受此影响,J-80在最初两年里的对外销售并不理想,很多希望购买这种战斗机的‮家国‬都因为其⾼昂的售价而望而却步。

 比如,沙特在一九八一年就开始与‮国中‬谈判购买J-80战斗机,结果因为双方的心理价位相差太大,一直没有谈拢。又比如,英国早在一九八零年就提出希望成为J-80的第一个海外用户,而且以中英关系,‮国中‬当局绝对不会阻挠把J-80出售给英国,可仍然因为价格上的问题,英国一直没有做出购买J-80的决定,甚至打算自行研制重型制空战斗机,后来还跟联邦‮国美‬合作,着手设计重型制空战斗机。

 沙特等海湾‮家国‬首先在价格问题上让步,成为J-80的海外用户,而且总订购两超过了四百架。

 这就意味着,算上‮国中‬空军的订单,J-80在开始量产后就拥有了上千架的订单。

 也就是说,J-80的产量超过了盈亏平衡点,开始产生规模效应了。

 在均摊研制费用的情况下,产量越大,就以为着单价越低。此外,提⾼产量也能够降低规模生产的成本,比如把分散了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以及通过扩大批量采购降低了各零备件的采购成本等等。

 到一九八五年,J-80基本型的对外销售价格降低到了五千八百万华元。

 因为J-80的战斗力比J-66提⾼了十多倍,而且在一九八四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列空军用J-80完败了埃及与叙利亚空军,用实战证明了J-80的強大战斗力,所以其五千八百万华元的售价并不显得离谱。

 结果就是,J-80迅速成为了“通用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J-80的最终产量才突破了三千架。

 要知道,J-80是大战之后,世界上唯一的产量超过三千架的重型战斗机。虽然J-66的总产量超过了五千架,但是按照战后的标准,J-66只算得上是中型战斗机,比起飞重量在三十吨左右的重型战斗机差了一大截。

 J-80的大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了‮国中‬空军的装备成本。

 最终,‮国中‬空军J-80机群的规模不是六百架,而是上千架,而且J-80也不仅仅是重型制空战斗机,还是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即由J-80D发展而来的J-80G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种最多能够挂载十一吨炸弹的重型战斗机依然是‮国中‬空军的主力。

 与J-80一样,中**队依靠大规模军火出口,还获得了其他新式装备。

 更重要的是,中**队大规模换装是在装备采购费用不算宽裕的八零年代进行的,而军火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在九零年代到来的时候,中**队率先完成了主要装备的更换工作,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出⾊的战斗机、坦克与战舰,获得了远超过对手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九零年代初期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国中‬在八零年代、特别是一九八二年之后的军费开支并不少,甚至达到了冷战时期的巅峰。

 这就是,‮国中‬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启动了“‮家国‬战略防御系统”工程。

 到一九八八年,‮国中‬的军费开支占到了zhōng yāngzhèng fǔ总开支的百分之十七,‮家国‬税收总额的百分之十一,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点四,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最⾼点,也是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极限。

 问题是,军费开支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到了与“‮家国‬战略防御系统”有关的项目上。

 也就是说,实际用于军备采购的费用并不多。

 在此之前,‮国中‬的军备采购与研制费用一般占军费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中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中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一之间,而在一九八二年之后,这个比例降低到了百分之十二到十五之间。

 显然,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大规模增长的同时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降低。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在巨额军火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国中‬的军火企业就不可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把新式武器装备出售给中**队,而中**队也就不可能在采购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装备换装。

 事实上,巨额军火贸易,等于把装备的研制费用转嫁给了第三方。

 拿J-80来说,中**方的采购价格实际上没有包括研制费用,仅出口的J-80就分摊了全部研制费用,还为军火商提供了⾜够的利润。这样一来,‮国中‬空军在采购J-80时,只需要支付生产成本。

 显然,没有伊朗⾰命,也就没有来自海湾阿拉伯‮家国‬的巨额军火订单,也就不会有八零年代的海量军火贸易。

 也正是如此,才促成了‮国中‬对伊朗实施孤立政策。

 说⽩了,一个对周边‮家国‬构成了严重威胁的伊朗,恰好符合‮国中‬的利益,特别是军火集团的利益。

 只是,伊朗⾰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军火贸易上的好处。RQ  M.BaMXs.COM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