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绝对权力 下章
第851章 农场夜话
 寒风肆掠的隆冬季节,朝农场筒子楼宿舍里,老‮记书‬耿飞的“会客室”倒是暖和得很,一大堆人围炉而坐,铁质火炉上,一口汤锅沸腾,香气馥郁。

 细看围炉而坐的这几位,都是农场手握重权的首脑人物。

 ⽩发苍苍的耿‮记书‬被大家推让在首席,尽管这是在他家里,他是主人,照理不应该坐首席,实在他的年纪比其他所有人都大了一倍,甚至还不止。満屋子都是自己人,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耿飞左边坐着新任云湖县委‮记书‬未久的范鸿宇同志,到目前为止,范鸿宇依旧兼任着朝农场委‮记书‬。老‮记书‬右边是他老伴,再过去,自然是新近兼任云湖县委副‮记书‬的朝农场场长⻩子轩。⻩子轩⾝边则坐着刚刚被任命为朝农场办公室主任的杜双鱼。范鸿宇的⾝边,还坐着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斯斯文文的,⾝材也并不⾼大健壮,一看就是大机关下来的⼲部。

 正是范鸿宇以前在省‮府政‬秘书一处任上的老部下,秘书一处办事员陈和平。

 陈和平是应范鸿宇的要求,提前赶到朝农场来会面的。

 此外还有三名年轻女子在忙碌,是杜双鱼的子吴芝心,妹妹杜珊珊和耿老‮记书‬的儿媳。耿飞的儿子在‮队部‬工作,家属没有随军,留在农场照顾年迈的⽗⺟。

 今晚上,大伙在老‮记书‬家里聚餐,吴芝心和杜珊珊主动过来帮忙。

 隆冬季节吃火锅,既方便又合适,还经济实惠。

 吴芝心等人,忙着将一盘盘切好的菜肴端了过来,放在火炉两边的架子上。如今的农场,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山珍海味都不缺。吴芝心十分手巧。将野生大鱼片成了一片片薄薄的鱼片,搁在盘子里,好不赏心悦目,生生将大伙的馋虫勾了起来。

 除了猪⾁牛羊⾁,湖鲜都是没花钱的,农场多的是垂钓好手,听说老‮记书‬要请范‮记书‬吃火锅,不少人自告奋勇,顶风冒雪去湖里调了大鱼送到耿飞家里。

 如果用场里养殖的⽔产品,花钱不说。味道还不够鲜美。

 这是⻩子轩在场里立下的死规定,任何人,要吃公家的⽔产品,都必须掏钱,可以按批发价零售给场里的⼲部职工,但不花钱⽩拿,想都不要想。包括⻩子轩自家吃鱼,都得掏钱。

 这一点,也是范鸿宇极其赞赏的。

 眼下的朝农场。与其说是一个国营单位,还不如说是一个超大型的企业。职工家属加起来三万人,又是直接从事生产的,规矩要不严一点。立即就会变成一个四处漏⽔的大漏瓢,有多少利润都能给漏完了。

 也唯有⻩子轩能够将这样的硬规定给落实下去。

 范鸿宇自己只怕都难以做到。

 ⻩子轩实在是一等一的执行人才。

 不管多严的规矩,只要当头头的能够⾝先士卒,要落实下去就容易得多。

 “来来。鱼片下锅,这种新鲜的鱼片,涮涮就进口。味道特别鲜…陈场长,你是头一回来我们农场,条件简陋点,不要见怪啊。”

 火锅里汤⽔翻滚,老‮记书‬便笑哈哈地招呼大家。

 明亮的灯光下,老‮记书‬双颊嘲红,额角微微见汗,精神气⾊都是极好的,和范鸿宇刚到农场那会相比,当真是天壤之别了。

 范鸿宇特批了一笔款子“強制”老‮记书‬在云湖县‮民人‬医院住了三个月院,终于将⽑病给治好了,加上这一年多来,农场发展极其迅速,⼲部职工都拿到了全额工资津贴加奖金,一个个喜笑颜开,⼲劲十⾜,老‮记书‬瞅着心里头着实喜。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慡”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被老‮记书‬点名的“陈场长”自然指的是陈和平。省委组织部已经下了任命文件,⻩子轩出任朝农场委‮记书‬,陈和平出任朝农场委副‮记书‬,场长。明天,省委组织部⼲部二处的处长就要亲赴朝农场,宣布这些人事任免的决定。

 原本朝农场区区一个县处级单位,⼲部任免轮不到惊动省委组织部,主要还是因为朝农场是属于省农业厅和齐河市共管,加上陈和平又是从省‮府政‬秘书一处下放的⼲部,省委组织部便给了这么个脸面。

 当然,多半还是看在范鸿宇同志的面上。

 尤利民出任青山‮长省‬时间也不短了,在省內已经完全树立起威望,尤其是洪南⾼速公路的开工兴建和远超出预期的施工速度,更为尤利民加分不少。照这样的建设速度,明年就有好几段⾼速路可以先期通车了,全线贯通亦是为时不远。

 眼见得现阶段‮国全‬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的⾼速公路就要在贫穷落后的青山省全线贯通,大家惊叹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尤利民坚毅的格和⾼瞻远瞩的眼光。

 尤利民在省里威望⽇甚,范鸿宇也便越吃香。

 ⽔涨船⾼嘛。

 “老‮记书‬太客气了,我在省里,也是为‮导领‬服务的普通工作人员,哪里敢挑三拣四?我初来乍到,对农场的情况还不悉,范‮记书‬吩咐我,要多多向老‮记书‬和⻩‮记书‬虚心请教,尽可能配合⻩‮记书‬,把农场的工作做好。”

 陈和平连忙欠了欠⾝子,很谦虚地说道。

 对于范鸿宇举荐他出任朝农场场长,陈和平是很感的。他是去年才提起来的副处级⼲部,还没有实际职务,只是享受副处级待遇,在省府秘书一处,资历也谈不上多深。以他这样的资历,原本不大可能急着外放县市,就算勉強外放,最多就是当个普通副县长,进常委班子的可能很小。范鸿宇却直接将他送到了正处级的实权‮导领‬岗位之上。

 在外人看来,朝农场实实在在不是个正经单位,一个破农场,几万人口,两年前还穷得叮当响,连⼲部职工的**工资都要靠‮款贷‬来发放,实在是破败到了姥姥家。不要说省府一处这样的实权部门,就算是其他省直机关清⽔衙门的副处长,也不愿意跑到农场来当个啥场长。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洪州市的户口,就要比这个破场长值钱。农场的生活⽔准,能和洪州相提并论?不少郊县的实权⼲部,有时候宁愿在省直机关任个闲职,为的就是要进大城市生活。

 有了这么个前提,对于陈和平的“破格提拔”谁都不眼红,一些关系较好的朋友,还抱着同情的心理来安慰他,私下里嚼⾆头,说范鸿宇不厚道,将昔⽇同事往火坑里推,甚至无端猜疑,陈和平是不是在秘书一处得罪范鸿宇了,范鸿宇变着法子整他。

 吓得陈和平赶紧捂住了他们的嘴。

 可不敢这么胡说八道。

 ⾝为范鸿宇的昔⽇同事和追随者,陈和平心里自然一清二楚,范鸿宇此番对他的栽培提携,是何等的不遗余力。

 朝农场再破,级别不是假的,扎扎实实的县团级摆在那里。何况说朝农场“破”那也是老⻩历了。有关朝农场的资料,范鸿宇直接报到秘书一处,都是陈和平在整理的,送尤‮长省‬过目。

 这也是尤利民的特别要求。

 尤利民关注的,自然不仅仅是朝农场的一隅之地,他关注的是朝农场改⾰的进程和效果。省內有不少跟朝农场情况相似的国营农场林场和渔场,改⾰开放这些年,因为体制僵化,人浮于事,大面积亏损,而且亏损得特别厉害,要从财政那边支付大量的救济款。

 朝农场的改⾰成功与否,对于尤利民而言,是一个全局的问题。这也是当初尤利民同意让范鸿宇去朝农场的原因之一。尤利民百分之百信得过范鸿宇,相信他一定能够想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来,挽狂澜于既倒!

 范鸿宇果然不曾令尤利民失望,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就完全扭转了朝农场的局面,将一个事实上已经破产的国营农场迅速带上了扭亏为盈的富裕之路。

 每三个月,范鸿宇亲笔撰写一份报告,直呈省府。从这些报告中,陈和平清晰地整理出朝农场这一年多来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整个省‮府政‬,没有谁比陈和平更加了解朝农场的情况。陈和平不是简单的整理资料,还主动给范鸿宇打电话,向他请教有关的问题,加深对朝农场发展模式的了解。

 陈和平这样做的初衷,只是为了加強自我学习,多向范鸿宇取经,并没有别的意图。谁知无心揷柳柳成荫,就此被范鸿宇相中,推荐为朝农场场长的继任者。

 陈和平清清楚楚地知道,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朝农场就会富得流油,一跃而成为全省乃至‮国全‬国营农场改⾰成功的典范。这样的典范,范鸿宇已经创造过了,比如枫林模式。作为省‮府政‬秘书一处的工作人员,陈和平比任何人都明⽩“典型”在政治上蕴含的极大价值。

 就像枫林镇一样,朝农场有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级‮导领‬⼲部起飞的平台。

 由正科到正处,陈和平只用了区区两年多的时间,这个攀升速度,堪比范鸿宇自⾝了。

 这是扎扎实实的栽培提携,不带半点虚假的。(未完待续。。)  M.baMxS.cOM
上章 绝对权力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