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官 下章
第25节 说官(25)
  然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堪称英雄的,十‮路八‬诸侯中只有曹。虽然他在当时的力量,确实不⾜以称雄于天下,也不⾜以打败任何一个強者。《三国演义》第6回这样记载:

 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而去,便献了汜⽔关。孙坚驱兵先⼊。玄德、关、张杀⼊虎牢关,诸侯各引军⼊。

 董卓已经放弃洛,赵岑又献了汜⽔关,刘、关、张杀⼊虎牢,这样的形势,可说是好而又好。于是曹来见十‮路八‬诸侯的盟主袁绍,对他说:

 “今董贼西去,正可趁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曰:“董贼‮烧焚‬宮室,劫迁天子,海內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大怒曰:“竖子不⾜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这段话写得很有深意。曹孟德之心之态之行之见,跃然纸上。然而,他不能说服袁绍,也不能说服其他各路诸侯。他要进兵,人家不动,不动还有理由,理由是什么呢?“诸兵疲困,进恐无益。”这成什么话?此时此刻,诸侯军胜而董卓军败,诸侯军疲困,难道董卓军就不疲困吗?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双方都疲困,那么谁更疲困呢?何况,战争乃生死之事,若因疲困而纵敌远去,那要战争做什么呢?很显然,这理由是站不住的。然而还有新理由,即“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要说轻动,那么十‮路八‬诸侯举义旗的时候,或者可以说是轻动,汜⽔关前与华雄手之时或者可以说是轻动,虎牢关前与吕布大战的时候,或者可以说是轻动。现在华雄已死,吕布已败,董卓弃洛而走,正是天赐良机,反倒成了轻动。‮国中‬人善用托词,有些托词,不但别人听了可笑,自己说来似乎也不是人话。然而,为着某种私利,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你觉得可笑,他偏能严肃得脸上滴⽔;而且这些谬论说得多了,仿佛也就成了真理。

 众诸侯异口同声,并非没有真的勇敢者,而是利令智昏。袁绍虽⾝为盟主,但他既没有能力不失时机地做出决策,就更不能去说服别人了。

 难怪曹大怒,不噤愤然叫道:“竖子不⾜与谋。”于是孤军深⼊,追杀董卓去了。对此,⽑宗岗也曾批评说:“是壮举,不是轻动。”

 其结果是,曹吃了败仗,还险些丢了命。这时候,袁绍先生的雅量来了。他不再提过去的事情,而是令人将曹“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解闷”然而,曹的烦闷,是这一次小败所造成的吗?袁绍可谓不知曹公之心者也。于是曹愤而言曰:  m.BamXs.COM
上章 说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