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吐下后第九
(脉证七首 方十七首 灸法一首) 伤寒已解半⽇许,复心烦热,其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凡发汗后饮⽔者,必

,宜慎也。
竹叶汤
治发汗后表里虚烦不可攻者,但当与此方。 竹叶(二把) 半夏(半升) 麦冬(一斤) 人参 甘草(各二两) 生姜(四两) 石膏(一斤)
上七味 咀,以⽔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半升,米

去之,分服一升,⽇三。张文仲不用生姜。
桂枝⿇⻩汤
服桂枝汤大汗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若形如疟,一⽇再发,汗出便解者,属桂枝二⿇⻩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十六铢) 芍药 生姜(各一两六铢) 甘草(一两二铢)杏仁(十六枚) 大枣(五枚)
上七味 咀,以⽔五升煮⿇⻩再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适寒温分再服,取微汗而
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未解,心下有⽔气,⼲呕发热而咳,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腹小満或
者方。 桂心 ⿇⻩ 甘草 ⼲姜 芍药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两)
上八味 咀,以⽔一斗煮⿇⻩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许复服之。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

三两。若微痢去⿇⻩加荛花如一

子大熬令⾚⾊。若噎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腹小満者去⿇⻩加茯苓四两。若

去⿇⻩加杏仁半升,数用神效。
四物甘草汤
治伤寒发汗出而
,无大热,与此方。 甘草(二两) ⿇⻩(四两) 石膏(半斤) 杏仁(五十枚)
上四味 咀,以⽔七升先煮⿇⻩去沫,令减二升,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
栀子汤
治发汗若下后烦热,
中窒气逆抢心者方。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次纳豉煮取一升半,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
浓朴汤
治发汗后腹
満方。 浓朴(八两)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 生姜(八两) 半夏(半升)
上五味 咀,以⽔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玄武汤
治太

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 动,振振

擗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 ⽩术(二两) 附子(一枚)
上五味 咀,以⽔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
葛
⻩连汤
治太
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
而汗出者方。 葛

(半斤) ⻩连 ⻩芩(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八升先煮葛

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
茯苓汤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心下逆満,气上冲
,起即头眩,其脉沉紧,发汗则动经,⾝为振摇者方。 茯苓(四两) ⽩术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大陷
丸
治结
病,项亦強如柔痉状,下之即和方。 大⻩(八两) 芒硝 杏仁(熬) 葶苈(各五两)
上四味,捣筛大⻩、葶苈,余二味别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大一枚,甘遂末一钱匕,⽩藌二合,⽔一升,煮取八合,温顿服之,病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
伤寒六七⽇结

热实,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正坚,宜大陷

汤。
太

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便大五六⽇,⾆上⼲而渴,⽇晡小有嘲热,心

大烦,从心下至腹小坚満而痛不可近,其方如下。
大陷
汤
甘遂末(一钱匕) 大⻩(切,六两)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六升先煮大⻩取二升,去滓,纳芒硝一沸,次纳甘遂,分再服,一服得快利止后服。
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发汗后,胃中不和,心下痞坚,⼲噫食臭,胁下有⽔气,腹中雷
生姜(四两) 甘草 人参 ⻩芩(各三两) ⼲姜 ⻩连(各一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上八味 咀,以⽔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三。
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痢,⽇数十行,⾕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结満,⼲呕,心烦不能得安,师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使之然也,宜治之方。
甘草(四两) ⻩芩 ⼲姜(各二两) ⻩连(一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咀,以⽔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三。
⽩虎汤
治伤寒吐下后七八⽇不解,结热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上⼲燥而烦,

饮⽔数升者方。
石膏(一升) 知⺟(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合六)
上四味 咀,以⽔一斗煮米

,去滓,分服一升,⽇三。诸亡⾎及虚家不可与⽩虎汤。
若立夏后至立秋前得用之,立秋后不可服,舂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之,与之则呕利腹痛。
伤寒无大热而口⼲渴,心烦,背微恶寒,宜服⽩虎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虎汤。
渴

饮⽔无表证,宜⽩虎汤。
若渴

饮⽔,口燥⾆⼲者,宜⽩虎汤。
青葙子丸
治伤寒后结热在內烦渴者方。 青葙子(五两) ⻩芩 栝蒌

苦参(各一两) ⻩柏(二两) 龙胆 栀子仁 ⻩连(各三两)
上八味为末,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七丸,⽇三,不知稍加。(一本云饧和为丸。)
大青汤
治伤寒热病十⽇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痢不止,斑出皆治
大青(四两) 甘草 阿胶(各二两) ⾖豉(一升)
上四味 咀,以⽔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煮三沸去豉,纳阿胶令烊,顿服一升,⽇三服。

尽复作,常使有余,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深师治劳复。(《肘后》有⾚石脂三两。胡洽《集验》同。)
治伤寒后不了了朝夕有热如疟状方∶ 知⺟(二两) ⿇⻩ 甘草 芍药 ⻩芩 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七升煮取二升半,服五合,⽇三,温覆令微汗。若心烦不得眠,其人

饮⽔,当稍稍饮之,令胃中和则愈。
灸法
初得病,或先头痛⾝寒热,或涩涩

守火,或

背強直,面目如饮酒状,此伤寒初得一二⽇,但烈火灸心下三处。第一处去心下一寸名巨阙,第二处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处去心下三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壮。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数有异,可绳度随其长短寸数最佳,取绳从心头骨名鸠尾头度,取脐孔,中屈绳取半,当绳头名胃脘。又中屈半绳更分为二分,从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上脘。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阙。大人可灸五十壮,小儿可三壮,亦随其年灸之大小以意斟量也。
若病者三四⽇以上,宜先灸

上二十壮。以绳度鼻正上尽发际,中屈绳断去半,便从发际⼊发中,灸绳头名天聪,又灸两颞 ,又灸两风池,又灸肝俞百壮,余处各二十壮,又灸太冲三十壮,神验。
M.bA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