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山堂话本
已完结
作者:洪楩 更新:2017/5/12
古代小说家话本集﹐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6集﹐每集10篇。大约刻印於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共计27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另有《翡翠轩》﹑《梅杏争春》两篇﹐只存残页。
-
琵琶记
已完结
作者:高明 更新:2017/5/12
【简介】《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剧情】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
裴注三国志
已完结
作者:陈寿 更新:2017/5/12
裴注三国志即裴松之所注解批改的三国志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裴松之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日进。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裴松之任殿中将军,时年20岁。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其舅父豫州刺史庾楷联合兖青二州刺史王恭等攻打建康。兵败,庾楷投奔夏口的桓玄。庾楷推荐裴松之担任新野太守。裴松之考虑风险过大,迟迟不肯动身。不久,军阀火并,庾楷死于桓玄之手。裴松之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
今古奇观
已完结
作者:抱瓮老人 更新:2017/5/12
《今古奇观》是一部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话本集。编选者抱瓮老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末。《今古奇观》流传很广,版本很多。早期刊本有吴郡宝翰楼刊本,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据载,该本题“抱瓮老人订定”,序中“皇明”二字另行抬头,每篇有眉批,可断是为明末刊本,刊刻在崇祯五年(1632)《二刻拍案惊奇》刊行后至崇祯十七年(1644)之间。国内藏早期刊本有上海图书馆藏本,内封已佚,不知刊刻堂名,题“姑苏抱瓮老人辑,笑花主人阅”,序中“皇明”二字也另行顶格,由此可见此本也刊行于明末或明刊清初印。书前有署“姑苏笑花主人题”的序。其中有插图八十幅,为上下两截板。笑花主人的真实姓名亦无可考,但由署名可得知,他与抱瓮老人及三言的编者冯梦龙、二拍的编者凌蒙初都是江浙一带的人,这些平民通俗文学家对话本的搜集整理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今古奇观》的其他版本还有同文堂刻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聚元堂刻本,均为四十卷。
-
梁山伯与祝英台
已完结
作者:张恨水 更新:2017/5/12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
荆钗记
已完结
作者:柯丹邱 更新:2017/5/12
荆钗记,南戏剧本,作者不详,一说是元人柯丹邱所著,王国维却考定作者为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荆钗记》、《刘智远》、《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号称五大传奇。《荆钗记》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内容豊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人终于团圆。徐渭的《南词叙录》说,《王十朋荆钗记》有两个版本,一本是宋元间无名氏,另一是明初李景云作。历史上王十朋确有其人,南宋名臣,官至龙图阁学士。千古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即出自其手。《荆钗记》虽是用了他的名字,但剧中情节却与他的生平大不相同。
-
-
白兔记
已完结
作者:刘唐卿 更新:2017/5/12
《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二十九出。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流浪汉而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日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精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智远去看守瓜园,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园。刘知远身武艺,抢棍而去。知远战胜了瓜精,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分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村,与李三娘团聚。《白兔记》富有民间文学特色,文字上质朴通俗,好保存着一些古代农村风俗和情趣。
-
雷峰塔
已完结
作者:张爱玲 更新:2017/5/12
《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使早在民间流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
薛丁山征西
已完结
作者:如莲居士 更新:2017/5/12
讲述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宝童的飞镖所伤。当他伤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际,得知儿子薛丁山尚在人间,并知自己与儿子有一段难解死结。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帅。丁山请缨,一无敌之势夺得帅印,与母亲及妹妹出发西征。途中遇窦家兄妹拦路,丁山为求脱身,假意答允窦仙童的婚约,并招揽旗下,同往解救父亲之危。仁贵获救脱险,但却不满丁山阵上招亲,将之锁入天牢,以示惩戒。苏宝童死讯传至哈迷国,群臣为之震惊,寒江关守将樊洪悲愤不绝。樊洪有女樊梨花,聪明机智,拜师学艺,临下山前,其师告知她与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缘。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关欲会之,途中却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应龙。薛应龙欲纳梨花为妻,但因比武输给梨花而被收为义子。梨花继续赴会,仁贵上阵,亦非梨花对手。丁山与之交锋,梨花一见锺情,唯有装败。丁山欲乘胜追击,再次挑战梨花显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为妻,丁山假意应承…这一段姻缘反反覆覆缠绕,爱恨交织,其间夹杂不少恩恩怨怨,情节紧凑。
-

幽闺记
已完结
作者:施惠 更新:2017/5/12
概述《幽闺记》又名《拜月亭》,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相传是元代施惠和范居中、黄天泽、沈洪等一起合写的,明朝时期有些人说是施惠一个人的创作。这本戏的故事流传较早,在元朝杂剧里也有过关汉卿的《幽闺佳人拜月亭》和王实甫的《才子佳人拜月亭》等作品。《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剧情简介全剧的故事是这样的: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战事逼近中都,朝廷南迁,王尚书出使在外,他的夫人和女儿瑞兰也仓皇地离开中都,同百姓们在一起逃难。途中母女失散,瑞兰路遇穷秀才蒋世隆,不得已结伴同行。蒋世隆是和妹妹瑞莲一起逃难的,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瑞莲却路遇王夫人,被认为义女,一起同走。瑞莲和世隆一路上经过忧患生活,发生了爱情,在招商店结成夫妻。不幸世隆病倒在店里,这时候王尚书平番得胜回朝,路过这店,看见女儿瑞兰,才知道母女逃难途中失散,和蒋世隆结伴经过。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王尚书认为门第不当,撇下害病的蒋世隆,带着女儿去了。在驿站上遇见了王夫人和瑞莲,一同进京。后来王尚书做了宰相,看中了新科状元,一心要把女儿瑞兰嫁给他,瑞兰不愿意,新科状元也当面拒绝。他正在为难的时候,义女蒋瑞莲却认出新科状元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于是各人的忧患全消,有情人终成眷属。作者简介施惠,元代戏曲作家。一说姓沈(见清曹谏亭本《录鬼簿》),字君美,均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可考,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中,可见施惠在钟嗣成作《录鬼簿》时已去世(编者注:未必,活着的人也称鬼,有机灵等意),而《录鬼簿》作于元至顺年间,故施惠生活于元至顺以前。施惠巨目美髯,好谈笑,居杭州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是一位书会才人。与钟嗣成、范居中、赵君卿、陈彦实、颜君常等相交,曾与范居中合撰《肃霜裘》杂剧。作有南戏《拜月亭》,另据传抄本《传奇汇考标目》所载,施惠尚作有《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两剧,今皆佚。《拜月亭》在昆曲中有折子戏流存。施惠,字君美。杭州人。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王世贞《曲藻》、沈德符《顾曲杂言》、沈自晋《南词新谱》均认为系南戏《拜月亭》作者。王骥德《曲律·杂论》谓“世传《拜月》为施君美作。”吕天成《曲品》则认为:“云此记出施君美笔,亦无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下列于“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项内,云“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公巨目美髯,好谈笑。余尝与赵君卿、陈彦实、颜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论。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下附[凌波曲]吊词,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一事。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注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著。”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记》开场[满江红]有:“自古钱塘物华盛,地灵人杰。昔日化鱼龙之所,势分两浙。”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第五称:“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并列其所著《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三剧(后两剧今未见),不知何剧。故《拜月亭》,尚难定论。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鹔鹴裘》杂剧,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咏剑]套数。
-
诗经·大雅
已完结
作者:诗经 更新:2017/5/12
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是根据音乐来分类的。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
白香词谱
已完结
作者:舒梦兰 更新:2017/5/12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
-
乐府诗集
已完结
作者:郭茂倩 更新:2017/4/18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
老子·道德经
已完结
作者:李耳 更新:2017/4/18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搜神记/干宝
已完结
作者:干宝 更新:2017/4/18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
曾国藩家书
已完结
作者:曾国藩 更新:2017/4/18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
-
三言二拍合集(珍藏本)
已完结
作者:冯梦龙 更新:2017/4/18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
金瓶梅词话
已完结
作者:望梅客 更新:2017/4/18
《金瓶梅词话》对《红楼梦》的影响非常大。大处来说,都是将故事放在一座大院子里,里面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又向外伸展,连接更广阔的社会舞台,甚至牵涉到权力高处和皇帝那里。这样一来,一个家庭或者说家族的琐事,成了一个社会的缩影,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各个层级的人群的生存状态。观一家人而知众生相,观一部书而知天下事,两书都有同此之妙。
-
喻世名言
已完结
作者:冯梦龙 更新:2017/4/18
本书是宋元明以来流行话本的改写和结集。它以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为背景,较全面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喜怒衰乐,呈现出比长篇小说更贴近现实的灵活性。值得一阅。
-
夜雨秋灯录
已完结
作者:宣鼎 更新:2017/4/18
《夜雨秋灯录》,清·宣鼎著,是晚清笔记小说中的知名之作。前人评它“书奇事则可愕可惊,志畸行则如泣如诉,论民故则若嘲若讽,摹艳情则不即不离。
-
杨家将传
已完结
作者:熊大木 更新:2017/4/18
本书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杨家将传》的改写本。它有通俗生动的现代语言叙述了我国历史上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征服分裂的北汉、辽及西夏等北部、西部边疆政权、统一中原的故事。书中着重描写了杨家将三代男女老少英雄为国出征、为统一中国而忍辱负重、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塑造了杨业、杨六郎、杨宗保、佘太君、穆桂英等英雄人物,鞭挞了潘仁美、王钦等仅为一已私利而妒贤忌能、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奸臣、贪官的丑恶行为。
-
滕王阁序
已完结
作者:王勃 更新:2017/4/18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作者介绍: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
清史稿
已完结
作者:赵尔巽 更新:2017/4/17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史稿》是由中华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另设纂修、协修、提调、校勘等职。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清史稿》于1914年开始编纂,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历时十四年。对于这样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但“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庞杂”,尤其因主编赵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于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
薛仁贵征东
已完结
作者:如莲居士 更新:2017/4/17
薛家将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同为后世称颂的忠良世家。如莲居士编撰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各自成册,又互续接。小说读来,引人入胜。
-
十景锻
已完结
作者:方寸光 更新:2017/4/9
十景锻文辞优美,人物及场景刻画深入有力,让人过目难忘。小说采用双主角模式,向扬与文渊,两人的江湖之路分线叙述最后又合二为一。过程中,各有香艳经历。即使抽离所有的情色片段,《十景缎》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武侠小说,因为它情节构架绵密流畅,人物生动,故事离奇、动人心弦,不仅仅是以色事读者的三流作品,极有可读性。
-
山海经
已完结
作者:佚名 更新:2017/3/29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列》 、《离骚》 、《周书》 、《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
尔雅
已完结
作者:佚名 更新:2017/3/27
《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
高士传
已完结
作者:皇甫谧 更新:2017/3/27
皇甫谧著一本高士传,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著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华。现存的《高士传》分上、中、下三卷,采尧、舜、夏、商、周、秦、汉、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传,其中《长沮桀溺》、《鲁二徵士》一传记2人,《四皓》一传记4人,共记96人。
-
古画品录
已完结
作者:谢赫 更新:2017/3/27
《古画品录》,中国画论著作,由谢赫所著,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